查看原文
其他

【读书小札】追古溯今、放眼世界:王宁教授谈全球化时代的翻译及翻译研究

2016-05-23 上海语言学通讯 上海语言学通讯



上海语言学通讯----读书小札

本期推荐语

梳理一个学科历经各个时期的核心定义,可以发现研究范围、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破旧立新、与时俱进。定义的重要性还体现在界定了“是什么”的同时,也蕴含了“不是什么”。本期上海语言学通讯特别推荐长江学者王宁教授发表《外语教学》(2016年第3期)上的论文“全球化时代的翻译及翻译研究:定义、功能及未来走向”,希望能在研究方法论上给予您启发。

↓↓↓


全球化时代的翻译及翻译研究:定义、功能及未来走向

作者:王宁

《外语教学》2016年第3期


选题价值1实践角度,雅各布森定义翻译至今,翻译活动本身已经发生大变革。

传统的单靠纸、笔+词典的书房方式已经不太适用当今全球化时代,特别是读图时代到来,各种符际翻译已经渗透到语际翻译活动。大数据时代更是要求翻译实践朝发夕收,机器翻译和计算机辅助翻译势不可挡。

2理论视角,翻译研究不单单属于语言学或比较文学,而应是独立学科

翻译应该同时与人文社会科学乃至自然科学各个相关学科(比如人工智能)进行对话(学科独立性对于翻译研究者申报课题也会更加有利)


全球化时代翻译面临的挑战1全球化对人文社科研究的影响

王宁教授引用了Appadulai(1996)的早期定义,他发现当时学者只把全球化当做一种经济和金融领域的现象,但是很快地文化等上层结构就受到了全球化的波及。最本质的表现就是美国价值观和文化推广到全球各地,全球文化趋同性,因而在各地受到不同程度的抵触就不足为奇了。

2全球化视角下重新审视翻译.

文化全球化离不开语言这一载体。翻译实际上起到不同文化之间协调和重新定位的作用:原处于中心的文化向边缘地区传播和辐射,同时也促进了边缘地区文化向中心运动。换言之,翻译在为世界文化格局“重新洗牌”小编认为王宁教授这一论断有一点多元系统论的味道,但是放置于全球化视角研究可以把翻译研究放置在更宏观的视野下考量,也许会推进多元系统论的创新与突破。王宁教授强调:过去我们只认识到翻译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而忽视了翻译对传播中国文化的巨大作用。小编认为,关键是谁能够描绘出中国文化在全球化进程中,从边缘逐步走向中心的路线图?这一研究命题值得我们深思。


新热点“一带一路”中国文化从全球边缘化走向中心的采取主动的体现:消解既定中心-边缘格局吗,为新的世界政治、经济、文化格局形成铺设道路。


面对全球化时代翻译研究多样化,那些恪守语言本体的翻译研究者不免有所失落。另一方面,全球化时代的翻译研究面临的挑战不容忽视。本民族语言文化不免打上“异质化”、“殖民化”的痕迹。小编认为,现代汉语欧化是一种不可避免的全球化影响的产物。汉语语言学家无需视其为洪水猛兽,而应该考虑如何在全球化时代使语言规范更好服务于社会需求。


翻译改变一切:重新定义1重新定义的研究方法

王宁教授重新定义的方法特别值得大家学习:第一步从Venuti(2013:10)的较为时新的定义入手,找到其立论基础是文化学派的翻译研究。第二步,回溯到语言学派翻译研究的经典定义Jackbson(1992:144-151)。第三步反观中国现实:“语言中心”的思维定势。至少从中国高校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二级学科之下,仅作为一个三级学科的研究领域。翻译本身似乎没有理论,几乎全可以从其他学科引进后加以改革形成跨学科理论(当下国内风气是某某学科+翻译=某某翻译学)。王宁教授认为:Bassnett为代表的文化转向试图摆脱语言中心主义的囚笼,但是并不彻底。他认为读图时代的到来,传统阅读习惯发生改变,语言中心主义还是坚不可摧吗?

2重新定义的研究发现

1.作为一种同一语言内从古代形式向现代形式的转换

2 作为一种跨越语言界限的两种文字文本的转换

3 作为一种由符码到文字的破译和解释

4 作为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图像阐释

5 作为一种跨越语言界限的形象与语言的转换

6 作为一种由阅读的文字文本到演出的影视戏剧脚本的改编和再创造

7 作为一种语言为主要没接的跨媒介阐释


前三者Jackbson的语内翻译,语际翻译和符际翻译。后四者是当下翻译现状的新变化。小编认为其实雅各布森的符际翻译应该包括了从语言到图像的转变,王宁教授4-7条是对符际翻译的具体划分。系统语言学派学者近年来热议的多模态翻译。小编认为,读图时代也离不开语言学家参与翻译研究,多模态翻译研究是一个冉冉热点。


王宁教授谈到:我们全球化时代的视觉文化现象,已经成为近几年来文学理论和文化理论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也应该是翻译领域拓展的新增长点

翻译的未来1职业化翻译研究

文学翻译仅占翻译实践的一小部分比重。当下翻译涉及领域之广、学科之众多,古今前所未有...

2机器翻译

王教授建议中国文学的优秀作品译成外语时,我们不仅要中外合作还要人机合作:将一些常用译名和译句表达法输入海量数据库,同时也能把海外汉学家的成功习惯法输入数据库。这样避免了重复劳动,也可以为未来译者提供可选择的参照。小编认为,现代文学教授保持开放包容心态看待机器翻译,翻译记忆和术语库的重要性尤其难得。



相信大家学习王宁教授的这篇论文对于翻译史研究的研究选题、问题提出、研究方法有了更好的认识,欢迎与我们分享您的看法。


上海语言学通讯特别提供了2016年《外语教学》第3期目录 以飨读者。
2016年第3期目录语言学与语言研究心理因果性视域下汉语身体—情感隐喻解读——身体—情感语言表达研究之二 / 徐盛桓 (1)试论英语的西方音乐特征与汉语的中国绘画特征 / 王文斌,崔靓(8)隐喻认知表征的动态系统观 / 卢植,茅丽莎 (13)语言转向中的话语意义及其权力 / 胡铁生,张凌坤,赵远 (18)论比勒的语言哲学 / 温仁百 (22)现代汉语动量构式的认知研究 / 张媛 (26)现代汉语借用动量词的转喻类型研究 / 王艳滨 (30)网络社区多模态话语分析——以QQ群话语为例 / 耿敬北,陈子娟 (35)省略现象研究:反思与发展——省略认知观VS省略生成观 / 唐卫平,赵耿林 (40) 外语教学与研究二语词汇语义加工中的“跨词干扰效应”研究 / 吴诗玉,杨枫 (45)
基于两种需求的大学英语生态化课程构建研究 / 邹晓燕,陈坚林 (51)词汇心理特征动态变化对二语学习者书面语产出的影响 / 易保树 (56)教师课堂管教策略与大学生英语交际意愿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 吴婷 (61)转型发展期地方本科院校学生英语应用技能提升研究 / 张巨武 (66)
外国文学评论艾丽丝·门罗的阶级意识 / 袁霞 (70)
元漫画:评绘本小说《睡魔》对莎士比亚的重构 / 武静 (74)转身中的保罗·奥斯特城市景观书写嬗变 / 张媛 (80)世界精神与生态关怀:雪莱和他的素食主义 / 刘晓春 (84) 翻译理论与实践全球化时代的翻译及翻译研究:定义、功能及未来走向 / 王宁 (88)翻译批评的本质回归与价值重塑——刘云虹《翻译批评研究》评析 / 蓝红军 (94)中国网络翻译批评现状及其研究 / 王一多 (99)王际真英译作品在海外的传播和接受 / 管兴忠 (104)从中西翻译史研究现状看中国典籍英译史的研究方向 / 杨静 (109)
其他公众号发本文之前请联系上海语言学通讯负责人
【原文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与世界文学研究”(项目编号:14ZDB082)的部分研究成果【原文作者】上海交大人文艺术研究院致远讲席教授,清华大学外语系长江学者 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拉丁美洲科学院院士,博士生导师 王宁教授【本文编辑】同济大学 博士生 王峰【注】对本文感兴趣的朋友请到知网下载或者订阅《外语教学》杂志。
上海语言学通讯【上海语言学通讯】公众号由新浪微博@珞宾王 电话13917738016负责更新。主要收集发布1全国范围内英语语言文学的学术会议、研修班讯息;2上海各大高校的英语语言文学的学术讲座;3学术期刊和学术观点推送。我们也可以协助各地外国语学院邀请专家来讲学和科研指导。欢迎大家在平台留言更多精彩内容点击“历史消息”


学习是一种美德

分享是一种快乐


欢迎关注!

上海语言学通讯

精彩链接

【征稿出书】语言学专著出版征集令(上海交大出版社)

【读书小札】基于语料库的莎士比亚剧汉译本中“使”字句应用的研究

【读书小札】翻译史研究的方法论典范:读廖七一《严复翻译批评的再思考》

【读书小札】党争胜教授谈“民族文化词的翻译问题探微”

【学者观点】华威大学Susan Bassnett教授谈翻译学博士论文写作

【学者观点】大变局下的语言与翻译研究--潘文国

【读书小札】语言哲学三问

【学者观点】问人之所不问,问人之不敢问 ——谢天振教授访谈录

【读书小轧】论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

【学界新闻】2015年《外语教学》总目录及载文分析

【学界新闻】《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5年总目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